集裝箱建筑的一般發展規律
從來看,隨著當今社會科技發展水平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口的過剩增長、城市可用土地的不斷減少、城市人生活和工作節奏的加快、人員流動的加大以及自然災害的侵襲等因素,沖擊著人類現有的生存方式,使得人類一直在思考與尋找新型的居住與辦公空間模式。此外,氣候變暖威脅著整個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據統計,城市里碳排放量的60%來源于建筑。城市發展的前期拆卸工程和建造過程會產生大量不可回收的廢棄材料,而在后期使用中,建筑采暖、空調、通風、照明等各方面也將產生巨大能耗,這些行為既增加了碳排放量,又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
從國內來看,我國明確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一決策,這是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中華民族興衰的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決策。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要在 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新的要求,包括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大幅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總量,顯著降低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其中,提高資源的使用率、利用現代科技 資源的循環利用是節能減排的一條重要途徑,例如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垃圾的分類處理等。
因此,在提倡利用創與機制發展低碳經濟和生活方式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低碳、節能成為了建筑的關鍵詞。在探索如何實現建筑低碳、節能的過程中,以可回收鋼材為主材的集裝箱改造而來的建筑成為了 低碳建筑的生力軍,是建筑界獨樹一幟的建筑形式。集裝箱房屋不僅能夠滿足人們基本的居住需求,也能適應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是尋求低碳節能建筑發展的重要新型手段之一,逐漸成為建筑行業關注的新亮點。
從集裝箱建筑的發展歷程不難看出,它的發展存在其一般規律,將其概括為自發性-公眾化-商業化-公益化這樣一個發展規律。
一、自發性
集裝箱建筑的產生和初步發展體現了 的自發性。集裝箱初只是工業水平發展到 程度的產物一一沒有靈性的工業產品,游走在世界各地的工廠、碼頭之間。偶然的機會,在那些集裝箱頻繁出現的場所,它的建筑使用功能走進了某些機智的人的視野,人們開始隨意地堆疊、拼接這些鐵盒子作為居住、辦公等場所。這些集裝箱建筑的產生沒有經過策劃,對它們的設計利用也沒有 建筑人員的設計指導,帶有“民間性”,或者說集裝箱建筑在民間自發地發展起來,它的誕生 由其本體特性以及人們的主觀能動性等因素共同引導。
二、公眾化
隨著經濟發展推動集裝箱運輸業的擴展,集裝箱這種曾經不同尋常的運輸容器開始出現在社會的各個角落,集裝箱建筑不再僅僅局限于它初誕生的地方,普通大眾開始嘗試利用集裝箱作為建筑應用到各個。與此同時,隨著它的深入發展并逐步普及,它的自發性和民間性促使這種現象開始 建筑 人員的關注,它的發展不再是簡單的民間行為,集裝箱建筑開始作為一種現象、一類建筑 ,它的發展走上了新的軌道。
三、商業化
從集裝箱建筑 人員的關注開始,集裝箱活動房便像普通商品一樣開始 普及,它的商業化也隨之而來。越來越多的 設計師以及事務所專著于集裝箱建筑的 ,對它的 越來越深,它的特性、優勢得以彰顯,它的誕生順應著這個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需要這種新的建筑形式,比如臨時住宅、商店、旅游景區等。因此,許多 的房地產 商開始投資這一,新型的建造體系、 的施工團隊也紛紛加入到這個隊列中來,集裝箱建筑逐步走上了商業化的發展道路。
四、公益化
由于集裝箱建筑具有低碳環保、經濟、裝配的特性,其適應能力能夠應對多種自然災害造成的破壞,如災后應急住房、學校等;它也能幫助解決 的社會問題,如經濟住房、希望小學等;事務所、 商在推進集裝箱商業化的同時,也沒有忽略其在這些發揮優勢,集裝箱建筑的發展正逐步走向公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