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建筑的發展現狀
集裝箱建筑在 經過30余年發展已經較為普及,2011年6~9月,在德國杜塞爾多夫舉辦的集裝箱建筑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家、設計師展示自己的作品,這便是很好的印證。在歐美發達,從材料供應商、到設計師或事務所、再到 商和建造商,集裝箱房屋的產業鏈已經較為完善,市場也相對成熟。
對于集裝箱建筑并沒有統一的概念界定,國內也尚未出臺相關政策規范對此做出明確的定義。因此,在深入 的基礎上將“集裝箱建筑”定義為:以集裝箱作為基本建筑構件,通過附加構件聯結,由單個或多個集裝箱改造、組合而來,經過技術和藝術加工,能夠滿足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物。2013年06月01日,《集裝箱模塊化組合房屋技術規程》正式實施。《集裝箱模塊化組合房屋技術規程》對“集裝箱模塊化組合房屋”定義如下:以具有建筑使用功能的集裝箱箱體作為一個建筑單元模塊,組合構成的房屋,簡稱集裝箱組合房屋。同時,《集裝箱模塊化組合房屋技術規程》規定集裝箱組合房屋各項功能的設計指標應符合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并且應滿足下列使用要求:1、使用功能合理,空間組織便捷;2、滿足采光、照明、通風、隔聲、保溫、隔熱、 、衛生等功能要求;3、滿足、疏散、防護等使用的要求;4、滿足節能與環保的要求;5、具有環境藝術的效果。
一、設計產業
尤其是西方發達,針對集裝箱建筑的改造設計已經形成規模化的產業有一大群活躍在集裝箱建筑設計的設計師和事務所。一方面, 有不少專注于集裝箱建筑設計的事務所,另一方面,集裝箱建筑之所以在 發展,也少不了一大批熱衷于此的藝術家和設計師的不斷努力和創新。
二、消費市場
在歐美發達,集裝箱建筑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條,擁有較具規模的消費市場。一方面,由于 的思想觀念比較開放,把集裝箱建筑當作一種時尚潮流來追求,加上 的土地制度能夠滿足大眾自由建造集裝箱建筑的需求因此集裝箱建筑市場的需求發展方向相對廣闊。在城市,有造型 、裝修的展覽館、藝術家工作室、咖啡廳、臨時商鋪;在郊外或者農業發達地區,有度假酒店、私人別墅以及農牧業臨時用房;另外還有在中運用集裝箱建筑的案例,比如移動運營、應急用房、移動式中繼站等。另一方面,西方人具有追求個性的特征,許多人熱衷于獨立進行集裝箱建筑的設計建造,從箱體購置、改造到終的組合建造, 脫離 的設計指導,根據自我的喜好進行的集裝箱建筑創作。由此,不僅誕生了一大批熱愛集裝箱建筑設計的人們,而且他們還自發地組成團體、創建網站,幫助指導多熱衷于此的初學者,推動著集裝箱建筑的發展。
三、政策態度
一方面,集裝箱建筑是一種創造性的建筑形式,這種創意行為在發達非常普遍, 政府都會任這種現象自由發展。但是當政府意識到集裝箱建筑發展的潛力時,他們往往會采取有利于這些社會行為發展的措施,并幫助其進一步發展。比如在 ,政府對于建筑的節能減排有著很高的要求,而集裝箱建筑有著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優勢,能夠滿足越來越嚴格的節能要求,因此 了政府支持,比如推進集裝箱社會福利用房的發展、鼓勵集裝箱創意建筑的發展等。另一方面,在集裝箱建筑成熟發展的同時,目前 尚未有出臺針對集裝箱建筑的相關法律法規。
集裝箱建筑之所以在 廣泛關注和普遍應用,重要的原因是絕大多數集裝箱活動房都是以可回收鋼材為主材的廢棄集裝箱改造而來,具有趣味實用、低碳環保、經濟、建造的特點。《集裝箱模塊化組合房屋技術規程》也規定:當符合工程技術經濟合理性要求時,箱體宜采用“既有集裝箱”。所說的“既有集裝箱”也就是常規意義上的“廢棄集裝箱”。利用新造的集裝箱改造成建筑,不僅沒有起到廢物利用、環境保護的作用,甚至造成了對環境的污染,這些建筑多的是對經濟利益的追逐,建筑本身則僅僅是一個噱頭,從而失去了集裝箱建筑原初的意義。當前,國內集裝箱建筑的發展速度正逐漸加快,但是它的發展帶有盲目性、自發性,缺乏對國內集裝箱建筑發展的基礎 。因此,根據客觀的經濟社會環境和 條件,將 范圍劃定為中國大陸,通過對國內各類型集裝箱建筑案例的匯總、篩選,從建筑學的角度對具有代表性的集裝箱建筑進行實地調研和相關人員的訪談,以期對當前國內集裝箱建筑的生存狀態和社會反應做一個基礎調查,發現問題、提出建議以 國內集裝箱建筑基礎 的發展。隨著國內對于集裝箱建筑的關注度日益增長,集裝箱建筑項目在國內遍地開花,相關競賽活動比比皆是, 項目和論文的數量不斷增長,理論 范圍甚廣,少數 已經到達 ,但是由于發展時間較短,實踐經驗教訓較為缺乏,其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