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房屋建筑的特點及防水防火防腐性能
二氧 化碳的過多排放導致氣候逐年變暖,而氣候的變暖對整個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嚴重威脅。城市里的碳排放60%來源于建筑,因此,在世界所倡導的低碳發展道路上,建筑的“節能”和“低碳”注定成為繞不開的話題。在對建筑材料如何降低碳排放的探索過程中,以可回收的鋼材為主材的集裝箱活動房屋改造的建筑成為了歐美建筑界的新寵兒。同時集裝箱建筑具有模塊化、工業化、經濟、可循環利用、易安裝拆卸、等諸多特點,可以充分應用在建筑的各個,可以說是 實現低碳建筑目標的一劑良方。
集裝箱是 采用鋼材制造的大型裝貨各器,1921年 早出現在 紐約鐵路運輸總公司。到 ,集裝箱運輸已經成為了世界經濟的生命線,每年有約3億只集裝箱在流轉,其中26%是 從我國發出的。據《日本經濟》報道,2005年亞洲地區發往 的集裝箱數為1288萬,而返回數為454萬,這導致歐美港口的空箱堆積如山。根據 海運規定,集裝箱使用10年后強制退役,這些到期的集裝箱只有少量經過檢驗合格后繼續用于運輸,大多數還是 閑置在碼頭,待碼頭上的集裝箱堆積過多時,就要被處理掉,一般的處理方式就是 回爐煉鋼,而集裝箱制造業本身就是 個 耗,高污染的產業,回爐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 化碳,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實際上,到期的集裝箱并不代表不能使用,只是 為了運輸相對的 性而強制退役。于是 ,將舊集裝箱改造為建筑也就成為解決該問題的 嘗試。在 初的集裝箱建筑應用中,集裝箱建筑多出現在緊鄰集裝箱碼頭的建設工地,用于建造辦公室、食堂、宿舍等臨時建筑。這一階段的箱體改造往往因陋就簡,僅添加門窗、鋪設地板等滿足基本功能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集裝箱建筑以其自身特點,越來越具設計內涵和美感,也吸引了 多設計師的關注。
集裝箱房屋改造為建筑擁有 優越性,箱體要承擔沉重貨物并可堆放6~8層,其結構強度約為1.7t/㎡,遠高于建筑荷載要求的0.25t/㎡,因而穩定牢固。同時,由于集裝箱本身的密封性能好,因而其 性能 ,并具有的、抗變形能力。除了集裝箱本身帶來的優異性能,集裝箱建筑還具有如下優點:
(1)適應模塊化、工業化要求
集裝箱的標準尺寸適應了形成模塊化、工業化的要求,形式可以自由組合,創造多樣化的組合模式。同時可以利用此特點組織標準化設計,減少制作工序,取得 大的經濟效益。
(2)經濟與資源循環利用
一個長12m的大集裝箱面積為29時,二手產品的價格約為15000元,相同面積的磚混建筑的成本價格為600~ 800元/㎡,29㎡為17400一23200元;鋼混建筑的成本價格至少為1000元/㎡, 29㎡的建筑面積其成本為29000元;使用二手集裝箱的建設成本是 磚混建筑面積的64%一86%之間,是 鋼混建筑的52%,在建筑經濟性方面具有的明顯優越性。經濟性的另一方面體現在資源的循環利用,將廢棄的集裝箱當做鋼材回收利用,不產生建筑垃圾,不污染環境,充分利用資源,體現了環保理念,也實現低碳建筑的要求。
(3 )施工簡便、周期短、拆裝和遷移方便
戶外集裝箱房建筑的安裝極為簡便,就像搭積木一樣,通過鋼構件將每個集裝箱牢固地連接在一起。與傳統建造磚混結構房屋的方式相比,可減少施工用水量、混凝土損耗約60% ,減少施工垃圾和裝修垃圾約70%,施工周期縮短40%以上,節能約50%,減少城市噪音污染和粉塵污染,整體生產效率提高約2一3倍。此外,集裝箱建筑為整體結構,墻體為鋼板,可以非 常方便的進行拆裝和遷移。
當然,集裝箱也存在一些不適合居住的缺點:如金屬材質導熱快,易銹蝕,需要在技術改造中著重墻體的保溫、隔熱和防銹。這些集裝箱本身帶來的技術問題可以通過如涂刷防銹油漆、在室內制作隔熱、保溫層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