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集裝箱建筑發展情況及防雨性能
建筑業是 國民經濟的重要物質生產部門,與整個 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的 有著密切的關系。1978年以來,我國建筑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建筑業產值增長了20多倍,建筑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3.800增加到了7.0%,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行業。
傳統的建造方式以現場手工濕作業為主,不僅生產效率低、建設周期長、能耗高、對環境影響大,而且建筑的質量和性能難以 ,壽命周期難以實現,既不能適應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節奏,又不能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因此,建筑業進一步發展的一個方向是 以工業化裝配式建造實現產業轉型與升級。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預制裝配式建筑成為發展熱點。目前,預制化程度較高的建筑形式是 集裝箱建筑。該類建筑也常被稱為盒子建筑萬、模塊化建筑、或箱式建筑,是 一種把單個房間作為預制構件單位,在工廠預制后運到工地進行安裝的建筑結構。每個盒式單元的外墻板和內部裝修均在工廠完成州,帶有采暖、上、下水道及照明等所有管網萬。目前,在箱式建筑中,由海運集裝箱改建而成的野外集裝箱房屋建筑 多、應用 廣。
自1901年俄國在世界上第1次嘗試用木頭建造箱式房屋以來,箱式建筑在世界各國發展很快。箱體構件可以用木、鋼、鋁合金、塑料、玻璃鋼、鋼筋混凝土等多種材料制成訓。同時,隨著世界進出口貿易的發展,集裝箱在流轉使用的數量越來越多。據統計,每年新投入使用的集裝箱約為300萬TEU(Twenty-FeetEquivalentUnits),而因為各種原因從 航運中退出的舊箱約有100萬TEU之多訓,大量閑置集裝箱再利用的問題愈發突出。統計結果,把廢舊集裝箱回爐再煉鋼是 一個 耗、高污染的過程,而將一個廢舊集裝箱再利用,相當于節約1.7t鋼材和0.4m3木材,同時還可減排二氧 化碳3.49。
隨著經濟的增長,集裝箱活動房屋制造 已從日本、韓國轉移至我國。目前約有的集裝箱由我國制造,我國集裝箱制造業日趨成熟。與此同時,我國人口眾多,城市面臨可用土地不斷減少,生活與工作節奏加快,人員流動性加大等問題,促使我國轉變建筑建造方式,大力發展工業化建筑。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集裝箱建筑作為預制化程度較高的工業化建筑開始在國內發展起來。集裝箱建筑在國內處于起步階段時,基礎設施簡單,組合形態和外觀表皮的處理比較單一,設計不夠人性化。
集裝箱建筑的優點主要包括:
(1) 性強,牢固。集裝箱作為貨運載體,其本身具有、和 性高的特點。通常情況下集裝箱單元的基本結構不易破壞,能夠住戶 。因為運輸要求,集裝箱的水密性較好,改建為房屋后具備良好的防雨性能。
(2)符合模數化、標準化要求,適應工業化建筑發展需求。1970年, 標準化組織確立了集裝箱的統一標準,統一了集裝箱的尺寸。因此,集裝箱作為建筑基本模塊時,標準化程度高,其組成的集裝箱建筑極易符合工業化建筑設計、生產、施工的模數化要求。
(3)現場裝配簡單方便,現場工作量少,施工, 節約勞動成本。
(4)移動便捷,靈活性強。首先,集裝箱建筑造型多變,可堆疊、可分割,形式多樣。其次,集裝箱建筑不僅安裝便利,拆卸也方便,可搬遷、可回收利用,移動靈活。
(5)節材減耗,節能低碳。集裝箱房屋的結構單體主要采用鋼結構,并在工廠內生產制造,施工現場只進行簡單的拼裝,幾乎不產生建筑垃圾,同時可 減少環境污染和噪音,材料的浪費也比傳統建筑少很多,是 一種采用綠色材料、實現綠色施工的環境友好型建筑。
(6)適應性強,可建造在各種條件的場地上。
(7)建造成本低。由于跨海長途運輸的成本較高,運送空箱回出口地以再次載貨的成本比直接采購新箱體的還高。因此,海運集裝箱到達目的地卸貨后,往往直接被棄置。相當一部分集裝箱房建筑采用的就是 這些提前退出服役的集裝箱,其建造成本也因此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