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預制艙各性能如何設計優化?
集裝箱預制艙是我國電網基于“標準配電”的核心理念推出的戶外智能變電站。集裝箱預制艙生產廠家采用預制艙結構已成為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載體建設的重要措施。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加快,變電站建設速度滯后。為了加快智能變電站的建設周期,我國電網公司提出了標準配電變電站建設模式,通過“標準化設計、工廠加工、組裝施工”的方案,實現了智能變電站(預制艙)的快推廣應用。
集裝箱預制艙是智能變電所應用的、新材料、新設備的重要體現。該系統包括預制箱、二層設備屏柜(或機架)、艙內設施等。根據安裝要求,在工廠完成生產、裝配、配線、調試,并裝運至工程現場。預制箱和其內部二次設備由制造商集成,實現工廠加工,減少現場二次接線,減少設計、施工、調試工作量,簡化維修工作,縮短工期,支持電網快建設。預制艙技術特點是標準化、模塊化、預制化。生產廠家可以根據設備柜的實際需求,定制具體尺寸,以適應設備的正常工作。標定為預制艙尺寸參考標準容器的尺寸,經適當改進后,符合設備使用標準,以愈推動設備的正常運轉,模塊化是指將預制艙劃分為公用設備預制艙、間隔設備預制艙、交直流電源預制艙、電池預制艙等模塊。可將不同模塊預制艙按電壓等級劃分為若干子模塊;
機柜結構設計方案如下:每1400mm主結構為基本框架,高2200mm,深600mm。各基本構架固定于艙體內部的基礎槽,并排架。為適應預制艙中便于安裝的減重要求,采用并柜夾件連接為一體。預埋在艙室壁的柜門,采用180°可拆式結構。
預制式二次組合設備艙由艙體、二次設備、暖通、照明、消防、安防、圖像等設備構成,集裝箱預制艙生產廠家艙內所有設備均在工廠內完成相關接線及調試工作,并作為1個整體或2~3個單體運輸至現場。
集裝箱預制艙廠家為了達到變電站設備運行的各種標準要求,以及需達到戶外運行的要求,預制艙整體均采用不銹鋼材料,艙體部分采用雙層不銹鋼,使得艙體達到抗干擾等級要求,強度大于8級以上。在預制艙頂部增加斜頂,對于南方地區,斜頂與箱頂保持50角,防預積水;對于北方地區,需要增大斜頂與箱頂的角度,防預積水和積雪;同時斜頂還可以減少箱頂陽光照射;同時艙體表面還涂有三層船舶用不怕水涂料,提升預制艙的不怕水、防銹性能。
艙體端面設置雙開門,采用標準集裝箱結構,主要目的用于設備安裝。在箱體側面呈對角方向開有兩個風窗,風窗設置雙向換氣扇,一個為進風口,一個為出風口,工作狀態時可使箱體形成空氣對流;風窗外設置窗罩,可以防雨、防塵及生物的進入。依據ISO標準,預制艙的寬度x高度一般均為2438(mm)×2896(mm),比較常用的長度主要有20英尺(6058mm)、30英尺(9125mm)、40英尺(12192mm)等(后文簡稱為20尺預制艙、30尺預制艙及40尺預制艙)。預制艙側壁厚度通常為44mm,端壁厚度為80mm。
預制艙出產商愈改了變電站守舊式的電路系統正確布局、土建工程規劃方案和施工方法,依據工廠出產制造預制、當場裝置兩大環節來基本建設變電站。其規范化規劃方案、模塊化規劃組成、工業出產、規模化施工,使變電站基本建設成分高、空氣污染少、細致化辦理基本建設的路面。預制艙出產商在土建工程層面改進了守舊式電路系統正確布局,落實節能建筑、節省建材、節省用水、節省集約用地戰略方針,使建筑構造輕型化,運用當場敏捷湊集加工工藝,變施工連接起來步驟來減少施工周期時間。